33地图-→ 汶川地图[切换城市] 
阿坝地图 辖区: 【汶川地图 | 马尔康地图 | 九寨沟地图 | 红原地图 | 阿坝地图 | 黑水地图 | 小金地图 | 若尔盖地图 | 理县地图 | 松潘地图 | 壤塘地图 | 茂县地图 | 金川地图 】 其他:【百度】 【公交查询】 【搜狗】 【google】 【图吧】 【城市吧】 【更多】 【友链

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 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 地图。

什么是三维地图

三维电子地图,或3D电子地图,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,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、抽象的描述。网络三维电子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,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、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,同时集成生活资讯、电子政务、电子商务、虚拟社区、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。

1.如何查询4S店维修保养记录?(详情)
2.如何查询保险公司理赔记录?(详情)
3.如何查询车在哪个保险公司投保?(详情)
4.如何查询车型年款信息(高低配)?(详情)
5.如何查询出厂配置参数生产日期?(详情)
6.如何查询车牌号车架号和发动机号?(详情)

汶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,因汶水得名,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。

编辑摘要

汶川县 - 简介

汶川县汶川县
地图坐标北纬30°45′~31°43′与东经102°51′~103°44′之间,东西宽84公里,南北长105公里。县域面积8820平方千米;人口110 118人(2000年),主要民族为汉、羌、藏和回族。周边相邻县级政区,东邻彭州、都江堰市,南接崇州、大邑县,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,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、茂县相连。境内有卧龙自然保护区,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,四姑娘山为主要旅游景点。县治威州镇。
汶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,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县域东北与西南部;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、草坡河、寿江为境内主要河流。
汶川因县西汶水(现岷江)得名,西汉时为绵虒县,西晋改为汶山县,并为汶山郡治,北周始名汶川县,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。1952年县城由绵虒迁威州;1958年茂县、汶川县、理县合并成立“茂汶羌族自治县”;1962年恢复汶川县至今。
2007年12月5日,汶川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、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。 

汶川县 - 行政区划

晋置汶山县,北周置汶川县。据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梁置汶川县,因县西汶水为名。”汶江即岷江,汶乃岷的隶书之变,且岷汶古音相通。

汶川县辖6个镇、8个乡:威州镇、绵虒镇、映秀镇、卧龙镇、漩口镇、水磨镇、龙溪乡、克枯乡、雁门乡、草坡乡、银杏乡、耿达乡、三江乡。

汶川县 - 民族

汶川县是藏、羌、回、汉各族人民相交汇融合的地带,有羌族27154人,占总人口的28.27%,主要居住在县北部的威州、绵池地区;藏族13837人,占总人口的14.4%,多聚居在氓江以西地带;汉族53978人,占总人口的56.2%,主要分布在南部漩口、映秀地区;回族916人,占总人口的0.95%,其他民族169人散居集镇。

汶川县 - 地质气候

(图)汶川县汶川县

汶川县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,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,四姑娘山海拔为6250米;东南部漩口地区的氓江出口处海拔仅780米。氓江由县北部入境,贯穿东部,长达88公里。杂谷脑河、草坡河、寿江为县境氓江四大支流,由西向东,分别在北部、东部、南部注入岷江。

气候随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,呈比较完整的垂直,可分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,故有“十里不同天”之说。但南湿(漩口、映秀地区)北旱(威州、绵池地区)趋势明显,光、热、水分布不均,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生产,为州内重要农区县之一。在是2000米以下地区,年均气温13.5℃(北部)一14.1℃(南部),无霜期247~269天,雨量528.7~1332.2毫米,日照1693.9~1042.2 小时,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。

汶川县 - 自然资源

植物资源

(图)汶川县汶川县

汶川县山体宏浑高大, 相对高差悬殊,光照、降水条件随海拔增高而变化,同样影响着森林及植被群落类型的分布和植物带谱的形成。这里植物资源十分丰富,种类繁多,科属很全,一共4,000种。存在全国独有的、成片分布的野生珙桐林,与其伴生的水青树、连香树、伯乐树和其它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树木多达20余种。

动物资源  
汶川县拥有大量的动物资源。 从现已采集到的标本看:昆虫有20多个目、700多种,其中仅鞘翅目就有33个科、 482种。鱼类有6种,两栖类9种,鸟类208种,兽类96种。在这些动物中,不仅有猕猴、云豹、水鹿、灵猫等喜温湿的南方动物,而且有牛羚、猞猁、马熊、白唇鹿、白马鸡等耐严寒的高原和北方动物。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珍兽有大熊猫、金丝猴等4种;二类保护的有小熊猫、雪豹、红腹角雉等17种;三类保护的有林麝、金雕等8种;总计29种。雉鸡更是卧龙动物中之一大特色,全国56种中,卧龙占11种,多属国家保护的种类。

矿产资源  
汶川县地质构造复杂,地层发育完整,岩浆岩分布广,矿产资源丰富,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较多。

汶川县 - 国民经济

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,建立了1500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和500亩两个无农药污染IPM示范园区,注册和启用了“西羌牌”、“岷江牌”两个商标和五个蔬菜水果绿色标志,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列为无公害蔬菜、水干果生产建设基地。

工业经济发展迅猛,招商引资取得实效,已形成漩口、映秀地区州、县的工业经济走廊和水磨工业经济园区,正抓紧建立桃关工业经济园区,成规模、效益好、资产上千万元的招商引资企业已有潘达尔工业硅厂、跃发冶炼有限公司等6户;电力工业更是异军突起,目前,已建成投产各级电站40余座,装机容量达100余万千瓦,1986年初被评为全国首批5个“初级农村电气化县”之一。

汶川县 - 基础设施

(图)汶川县213国道

交通建设成绩显著,已建成以国道213、317线为主干,县、乡、村道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,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,村村通机耕道。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,移动、联通通信网络覆盖率达85%以上,县城及主要集镇已开通了小灵通通信,实现了通信交换程控化、传输数字化。

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向前推进。县域内有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、阿坝州财贸校、阿坝州电大等6所大中专院校,州水电、农业机械、交通、牧业等4所州级技工学校,农牧林科研所3所以及初、高中9所。

汶川县 - 历史沿革

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、绵虒(sī)、汶山、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,据《元和郡县志》载:汶川县“因县西汶水为名”。古“汶”、“岷”通用,故岷江亦读作汶江。

古属冉毵(sān)部年(公元前111年)以冉毵地置汶山郡,辖绵虒等5县,绵虒为郡、县旧址在今威州镇姜维城。东汉曾改绵虒县为绵虒道,西晋改绵虒县为汶川县。东晋后汶川郡侨迁都安(今都江堰市),废绵虒县。肖梁于绵虒县地置汶川县,西魏时省。北周天和三年(568年)复置汶川县,县治仍在姜维城,直到明代宣德年间过治寒水驿(今汶川县绵池乡政府所在地)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于1952年迁汶川县治于威州。1958年曾撤汶川县与茂县、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。1963年复置。1990年底全县行政建置为3镇、14乡。

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.0秒左右,汶川县发生8.0级大地震,详见下面《汶川5·12大地震》。

汶川县 - 旅游资源

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、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、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。汶川县既是“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——羌绣之乡”,也是动物活化石——大熊猫的故乡,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就在县之西南部。

汶川县 - 历史名人

哈克里
(图)哈克里哈克里

哈克里,又名:嘎克里,藏族。《清史稿·列侍》中称其为“瓦寺土守备”,时在浙江军营任职,熟知其情的贝青乔,在所写的《咄咄吟》一书中,又称其为“金川县土守备”。中国民国《汶川志》载为瓦寺土司反攻宁波之战中,哈奉命率领瓦寺土司所属藏、羌士兵、屯兵300余人,攻夺镇海城东侧招宝山上要塞的英军据点──招远城。所率藏、羌兵弁,冒着英军炮火“揉升而上”,夺取了招远城,然而,此时英军舰船驶近,使用舰炮集中轰击,被迫撤出,后亦殉难。士民思其功,将阿木穰、哈克里功绩禀奏皇帝,经奏准把阿、哈民族英雄的塑像立于慈谿县城西门外3里处,为国牺牲的朱贵将军庙──高节祠内,岁岁祭祀,以表达对他们的哀思和敬意。

索观瀛
索观瀛,号海寰,男,藏族,藏名桑郎泽让。出生于汶川县瓦寺土司世家,承袭马尔康县卓克基第7代土司职。索本是瓦寺22代土司索怀仁之独子。瓦寺土司先世本系西藏蕃僧。明代英宗年间奉诏统兵出征今汶川县一带有功授封土司留号涂禹山(今阿坝州汶川县的绵虒镇)。  

1958年,在社会主义献金运动和四土民主改革中,索主动捐献黄金600多两以及若干珠宝。1959年达赖集团叛国出逃,索多次发表文章声讨。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索受到冲击。1966年11月被红卫兵由成都弄回马尔康县批斗。1967-11-7日,因患脑溢血医治无效,病逝于阿坝州人民医院。

林向荣

林向荣,男,藏族,中共党员,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研究员,现任中国语言学会会员、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、中国双语教学研究会顾问、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。

汶川县 - 自然灾害

(图)08年5月31日航拍,汶川县的山体在滑坡08年5月31日航拍,汶川县的山体在滑坡

1933年8月25日,汶川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,里氏地震规模7.5级,强震持续约1分钟,叠溪镇、松坪沟的山寨即时全部毁灭。

汶川大地震
2008年5月12日,汶川发生了里氏地震规模8.0的大地震。死亡人数达8万。根据地质调查所测量,震源深度约在地表下十公里处承受了相当于251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,地震烈度达11度,属于“毁灭性地震”,意即“只有少数建筑物尚未倒塌。桥梁毁坏。铁路轨道明显弯曲,地下管道完全不能使用,地面有很多裂缝、大规模滑坡、山崩,地表产生相当大的垂直和水平断裂。”这地震属于浅层的“板块内地震”,推测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有间接关系,释放出的能量超过台湾921大地震的五倍。

彻底关大桥

2009年7月25日凌晨4时许,因连日大雨冲击,国道213线汶川段彻底关大桥桥墩被山上飞下的巨石砸断,造成桥面损毁,正在桥上行驶的车辆和人员掉入岷江中,国道213线中断,截至目前已造成12人受伤。

国道213线汶川段彻底关大桥桥墩附近山上的石头不断下落,下落的石头很大,而且不只是一块石头,直接导致桥墩受损,造成桥面坠落,正在桥上行驶的车辆和人员掉入岷江中,国道213线中断。巨石砸断国道213线汶川段彻底关大桥灾害中,已造成3人死亡、12人受伤、7辆车损毁,其中6辆货车、1辆面包车。

8月14日凌晨,连续强降雨引发汶川境内映秀镇、漩口镇、银杏乡、三江乡等乡镇发生多处泥石流灾害。图为映秀地震后重建房屋被洪水侵袭8月14日凌晨,连续强降雨引发汶川境内映秀镇、漩口镇、银杏乡、三江乡等乡镇发生多处泥石流灾害。图为映秀地震后重建房屋被洪水侵袭
泥石流灾害

中新网映秀8月14日电 2010年8月13日至14日,汶川县遭到强降雨袭击,多地发生滑坡、泥石流、垮方、堰塞湖、洪水等灾害。记者从汶川县应急办和前线工作人员处获悉,截至8月14日16时,“8.13”汶川重大地质灾害直接受灾人口3万人口,失踪41人,安全紧急转移万余人



 
中国3D地图网(www.33map.net),汇集E都市三维地图、都市圈三维地图、百度地图、搜狗地图、城市吧地图、google地图等多家地图,方便您根据需要选择适合你的地图进行查询;三维地图通过三维实景模拟的表现方式,网站无缝集成了城市电子地图、三维电子黄页、生活资讯、电子政务、 同城电子商务、同城交友、虚拟社区等服务内容。该平台是以一种全新的人性化WEB界面表现,为城市百姓的生活、工作、旅游、出行参考、网上办事、网上创业等活动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;为城市政府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商家企业提供面向市民宣传互动的快速通道,从而更方便地实现电子政务、地图查询、黄页查询、电子商务、推广宣传等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。